春回大地,万物竞发。放眼港城大地,红红火火的产业、热火朝天的车间、悄然蝶变的乡村……处处升腾着勃勃生机,激昂着“四联共促”的生动场景。
2022年底,以党建为引领,紧扣乡村振兴工作,日照市东港区探索开展以“两代表一委员及经济界代表人士、两新组织、强村、部门单位联村,共促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四联共促”活动,推动村企联建、跨村联建,铺就乡村振兴发展路。
打出“N+1”多重帮联模式,“联强”75个村
前段时间,时百兰找到了新工作——茶叶厂区管理员。原来,东港区日照街道上李家庄子村建起了义泉精制茶叶研发与加工项目基地,面向周边村民招工,时百兰第一批报了名。“之前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一个月能赚3600元,还能就近照顾家。”
如今在上李家庄子村,像时百兰这样实现再就业的村民还有不少,吸纳他们的是在“四联共促”活动下,负责帮扶该村的龙头企业——日照义泉茶业有限公司。该基地不仅有150亩茶叶种植基地,还建设了2栋标准化厂房,计划开展蓝莓和茶叶组胚、育苗、加工。“义泉茶业公司新建基地全部投产后,预计能解决日照街道、陈疃、南湖等周边村庄1500多人就业,可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日照义泉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义介绍。
李义不仅是企业负责人,还是区人大代表、东十里村的党支部书记。借助“四联共促”工作机制,东港区把全区75名“两代表一委员”及经济界代表人士、81个两新组织、75个强村、67个部门单位组建成“乡村振兴党建共同体”,帮带、联系75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采取“N+1”多重帮联模式,使政策、资源、信息、技术、人才,向联系村集聚。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如今,以种植业、渔业、畜牧业、休闲农业等为主,多个项目在各村“全面开花”,7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达到10万元以上,新对接签约产业项目56个。
成立13个片区党组织,引领协同发展
早上8点半,阳光正好,东港区后村镇后马庄一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强一大早就来到去年刚刚种植的蔬菜基地内,察看即将下市的西红柿长势,琢磨下步该换种什么蔬菜。
刚从棚里出来,迎面遇到了相邻村后马庄二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区人大代表李兆龙,他主要对接蔬菜销售。“在市国资委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借助‘四联共促’活动的开展,我们两村在多次商讨和外出考察后,合力发展起了12个设施蔬菜大棚。”李兆龙介绍,初步测算,这两个月我们两个村已销售蔬菜达16万元。
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去年,在市国资委的支持下,两个村通过对上争取资金,盘活了废弃的闲置大棚,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重新改建后,种植了螺丝椒、西红柿等新品种,实现当年改建、当年运营、当年收益。“目前,所产蔬菜供不应求,正打算直接对接商超,减少流通环节,实现更大利润。”李兆龙盘算道。
放眼全区,根据历史沿革、产业基础等情况,东港区将57个地缘相邻、产业相连的联系村纳入周边强村发展规划,成立13个片区党组织,由强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等担任党组织书记,对片区内的帮扶资金、土地、项目等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发展联动、连片提升。同时,成立6个镇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建设4个蓝莓产学研基地、黄桃产业园等特色中心、园区,持续做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推动人才沉下去,破局迎新生
“村里现在已经有了发展方向,目前正争取在村内挂牌中央美院写生基地。”近日,东港区西湖镇瞻埠潭村支部书记李呈龙给记者讲起了村里这段时间的变化。
2021年本科毕业的李呈龙回村任职后,先后进行抖音直播、资源推介开发,但在对接旅游资源、村庄发展上还一时找不到发展思路。
作为联络该村的区政协委员、凯莱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辛建波得知这一情况后,在短短一个月内,多次到村调研指导,帮助他理清了发展思路:深入挖掘瞻埠潭村库鱼品牌、在村庄东侧20亩的桃花岛上做文章、整合村内闲置房屋…… 一条条建议解开了村庄发展的思路。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人才。东港区在“四联共促”活动中强化智力支撑,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下沉服务——
建立村干部“双向挂职”机制,发挥好强村“书记工作室”作用,组织75名35岁以下年轻村干部到强村挂职,选派40名党建指导员,开展传帮带活动。
组织部门单位、两新组织定期到联系村开展培训指导,选派150名优秀农村人才到企业、部门兼职学习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帮助每村新培育后备人才1至2名。
探索建立发展党员村企联合培养模式,符合条件的及时吸纳入党,鼓励返乡创业任职,打造村企双向人才“连通器”。
人才聚乡村,发展添活力。“我们将继续深化‘四联共促’活动,多元发力,集思广益,夯实产业根基,不断推动集体增收、农民增富,用‘四联共促’联建成果答好乡村振兴‘考卷’。”日照市东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孙传欣展望道。
(作者:史树梅 陈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