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作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其名字的“趵突”二字,生动描述了泉水的喷薄姿态。
那这“趵突”二字是怎么来的?
趵突泉 图源/天下第一泉景区 王琴 摄
这得益于一位历史名人的定名。他便是北宋文豪、时任齐州知州的曾巩。
在曾巩之前,这处泉水并未有一个统一且响亮的名字。
因其是古泺水的源头,它常被简单地称为“泺”。泉边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香火鼎盛,百姓们也习惯叫它“娥英水”。
趵突泉 图源/天下第一泉景区 王啸 摄
更早的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其盛况时,也沿用了“泺水”之名,并精准地形容其泉水喷涌“水涌若轮”。
翻阅典籍,它还曾有过“槛泉”“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众多别名,足见其引人注目,却也反映出命名上的模糊。
北宋熙宁年间,曾巩被委任为齐州知州。
他亲临这处名泉,被其“三窟并发,声若隐雷,势如鼎沸”的奇景震撼。
趵突泉 图源/天下第一泉景区 王啸 摄
曾巩在泉边主持修建了“泺源堂”,并写下了著名的《齐州二堂记》。
正是在这篇传世文章中,曾巩以其文坛领袖的地位和官方身份正式记录并使用了“趵突泉”这个称谓。
趵突泉 图源/天下第一泉景区 王琴 摄
曾巩听到泉水旁的人们称呼它为“卜嘟”泉,于是取其音,以“趵”(跳跃);“突”(奔突)二字命名,既保留了泉水喷涌的动态神韵,也赋予其文学意境。
自此,“趵突泉”之名迅速流传开来,最终成就了这处名泉的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