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狗体育_中国足彩网-官网

首页地方—正文
德州“吨半粮”产能建设:书记抓粮 农民争“粮王”
2022年05月09日 11:10 来源: 大众日报

  书记抓粮,农民争“粮王”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张双双

  去年秋种开始时,全国产粮大市德州市正式启动“吨半粮”产能建设,计划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市100万亩核心区平均单产15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区达到900万亩,单产1100公斤以上,通过示范创建,带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高产,力争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然而,去年一场不期而至的秋汛让冬春苗情变得异常复杂,“吨半粮”开场战就是一场遭遇战攻坚战。为此,德州建立“书记抓粮”机制,市县乡村四级层层落实“书记指挥田”,党政齐抓共管促弱转壮夺丰收。

  庄稼人的大事,也是党和国家的大事

  “啥叫‘吨半粮’?”

  “就是一年两季粮食亩产达到一吨半,也就是3000斤。”

  “这目标很难吗?”

  “现在亩产量已经到了两千六七百斤,再往上走是得多花些心思和成本。”

  “一亩地多打二三百斤,增加的投入值吗?”

  “当然值!粮食,这是庄稼人的大事,也是党和国家的大事。”

  ——这是5月5日中午,记者与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的一段对话。

  几乎与此同时,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来到该县“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另外一个重镇胡官屯镇,在这里托管粮田5万亩的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正与县属国企共建一处粮食服务中心。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介绍,目前万吨的储粮仓已经建成,日加工能力600吨的烘干塔也基本安装完毕。孙修炜说,从我负责的“书记指挥田”来看,经过前一段的努力,小麦长势已经超过了常年,眼下农民比较担心的一是小麦中后期的病害,另外就是三夏粮食晾晒烘干存储减损等问题,咱们一定要瞄准这些问题着力解决。

  孙修炜的1000亩“书记指挥田”就在西杨村,大半年来他没少到村里搞调研。李化庄有30多年种粮经验,前年开始村党支部领办的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对全村3305亩耕地进行了全程托管。去年因为秋汛,小麦晚播近一个月,李化庄一咬牙花27万元买了一辆210马力拖拉机,对村里大半耕地进行深翻。“雨水多土壤板结严重,合作社原来的拖拉机牵引力不够,好在还有5万元的农机补贴。”经过县、镇协调,县里派来两台带有动力耙的新型播种机,每亩地多播了5斤“济麦22”。出苗后为促进分蘖,李化庄又让合作社为近半耕地统一喷了一遍叶面肥,尽管如此返青期一类苗还是不足三分之一。春管开始后,合作社和上级派来的农技专家及时研判,针对墒情协调两台大型农机进行了农田镇压。

  从拔节到孕穗,全县统一组织,免费实施了“抗逆保穗”项目和“一喷三防”项目,有效预防了倒春寒和病虫害。“到孕穗前一类苗已占到了70%以上。”李化庄说,“比起农民自管,托管服务更加标准化,且能精准把握农时,这些都是丰产的保障。各级书记一起抓,尽快实现‘吨半粮’我们很有信心!”

  别的不争,也要争一争“粮王”

  4月底,德州市组织开展“粮王大赛”,各级拿出200万元资金作为奖励。消息一出,武城县郝王庄镇李古寺村党支部书记马守良就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报上了名。“种粮咱可不服谁。别的不争,咱也要争一争这‘粮王’。”

  李古寺村近2000亩地也全部流转到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51岁的马守良早年曾经商,201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谈吐思路与普通村干部略有不同。“吨半粮”建设刚一开始,他对本村和全市种粮情况“对标”寻找问题后发现,“地有肥有瘦,好地块容易达成,可大部分地力不够。”

  伴随“吨半粮”建设深入展开,马守良从中获取两个重要信息:此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科学创建,稳步实施;他所担心的限制因素,在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户、良网深度融合配套的“六大提升工程”中,都能找到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法,“感觉正好挠在痒处,很靠谱。”

  临邑县德平镇种粮大户郭雨也报名参加“粮王”大赛,“今年不一样啊,省里市里的专家和干部真是重视,经常到地里来看呢,很多高科技手段也用上了。”郭雨说。

  德平镇推广“361”智慧农业模式,即搭建土地流转、农机调配、农技服务三大平台,集中推行统一供种、深耕、播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管理“六统一”服务模式,构建智慧农业大数据体系。该镇党委书记王贯峰介绍,他们通过数字农业为民服务中心,提供农作物、农机、灌溉用水等精确指导,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可视化、数据化、标准化管理。运用无人机、大型指针式喷灌机等现代化装备,作业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作业效率非常高,比如无人机飞防一天的作业量为800亩,并可节约药剂超过20%。

  该镇建立3700亩示范方,镇党委书记选取100亩,村党支部书记每人选取10亩建立样板田,以点带面促进全镇12万亩粮田丰产。

  种粮能赚钱,粮食就安全

  最后长出的旗叶已经绿得发亮,麦穗正在奋力孕育着籽粒。5月7日下午两点,眼见要变天,禹城市伦镇党委书记宋义民连忙赶到温屯村的500亩“书记指挥田”查看:“这个时候容易得条锈病,统一喷过药,但还是得盯紧,德州市实行小麦条锈病日零报告制度,一经发现立即报告。”当然他也清楚,自己的“责任田”不止眼前的500亩。

  今年3月,因为疫情防控,影响了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进度。宋义民坐不住,一边抓防疫还要靠在施工现场,领着各村的支部书记与禹城市农业项目开发中心协调一致,伦镇两个项目区最终如期完工。“后来我才知道,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禹城全市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10万亩地力培肥、50余公里生产道路施工、377座渠系建筑物及1038眼机井的建设工作。”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吨半粮’基础支撑工程。”禹城市委书记滕海强介绍,禹城市正探索打造“高标准农田+”模式,计划2023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域覆盖,并将土壤改良、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等项目整合建设,节本增效,让“粮田”真正变“良田”。此外,按照国家部署,当前禹城市正在全市“吨半粮”核心区大力推进麦收后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已确定15万亩。宋义民介绍,15万亩中1.2万亩在伦镇,已全部落实到具体地块和人。目前正在统计全镇复合种植播种机订购数统一购买,各级补贴加起来能省近一半的钱。

  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表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书记抓粮”不是口号,而是抓底线工作的要求,要真抓、会抓、抓准,抓模式、抓主体、抓难题。德州市有农业种植基础好的优势,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区域党建联合体等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成为“书记抓粮”的有力抓手。种粮能赚钱、粮食就安全,德州市县每年列支不少于2亿元财政资金进行奖补,制定激励政策,让种粮不仅有收益,还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