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中国足彩网:新闻8月18日电(王禹)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在这场全国级、高规格足球会议上,青岛再一次站在聚光灯下。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代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作典型发言。与此同时,根据《2024年度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青岛在16个重点城市中综合评估位居前列。
一座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闻名的城市,何以在足球领域同样精彩?
目标明确 敢为人先
时间回到2022年末,青岛市足球改革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青岛市“十四五”时期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方案》,展示出青岛足球发展的系统性思维。
方案设定明确目标:到2025年,青岛市经常参与足球活动人数达到80万(其中青少年40万),各级各类足球场地达1500块,实现每万人拥有1.5块足球场。同时计划每年举办各类足球赛事不少于5000场。
“双轨驱动”成为青岛足球发展的关键词。方案提出形成政府部门与民间社团“双轨驱动、各司其职”的良性发展局面。这一机制创新为青岛足球奠定基础。
今年6月,青岛市足球改革发展工作博狗体育调度会召开,再次对青岛足球进行深度把脉。
任刚在会议上指出,足球运动在青岛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动足球改革发展是体育工作的重点工程,是传承城市中国足彩网的重要内容。要瞄准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目标,提升工作标准,持续擦亮“足球之城”品牌。
经过持续探索与实践,青岛已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建足球产业的良性机制,61家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深度融入足球产业链。
从社区的草根比赛,到规模盛大的城市联赛,再到充满活力的青少年赛事,当街巷社区的足球热情与专业球场的国际赛事同频激荡,青岛足球蓬勃发展的深层驱动力正是源自于此。
一城双超 全民参与
2024年,在青岛现代足球诞生百年之际,青岛西海岸队登上中超联赛,再加上青岛海牛队,青岛成为中超联赛历史上第7座拥有“同城德比”的城市,开启了足球发展的崭新时代。
近年来,青岛市以足球重点城市建设为目标,正通过全民参与、职业突破、城市赋能三位一体的绿茵生态,构建起中国足球改革的系统样本。
发源于李沧区刘家下河社区的草根联赛历经26载生长,已裂变为承载“从空地绿茵到国脚摇篮”梦想的全民赛事体系。
如今,足球这项运动早已深植青岛的城市基因。1200余支社区足球队如神经网络般覆盖街巷,将绿茵热情输送至每个生活的单元与场景。
而这种自下而上的生命力又与顶层设计深度契合:全市43%学校成为特色足球学校、456所足球学校构建起人才金字塔基座;年均超2万场的四级赛事架构与延续35届的“市长杯”校园联赛交织成经典的赛事生态,共同滋养着城市足球中国足彩网的土壤。
当5家职业俱乐部通过“校队共建”累计输送755名精英球员,当2022年以来共有35人入选各级国家队时,青岛全民足球的沃土已然结出精英培育的硕果。
城市赋能 协同进化
青岛足球生态的繁荣还依托于物理载体与制度设计的精密啮合。青岛以1651块足球场为空间基底,通过青春足球场、国信体育场、天泰体育场、古镇口大学城足球场以及规划中的永保国际球场形成环胶州湾的“拥湾”布局。
这些设施的完善深度融入到了城市更新的发展脉络——连续11年纳入市办实事工程,2025年新增30片多样化足球场地与山头公园改造融合,实现“举步可达绿茵场”的民生愿景。
制度层面,以重点城市《建设方案》和支持足球运动推广普及等5个配套文件为主体的“1+5”政策框架,创新推出“以奖代补”机制将财政支持与俱乐部绩效精准绑定;同步构建覆盖4000+苗子的球员数据库和青少年“半小时训练圈”,在职业级教练全国占比6%的“硬实力”支撑下,助推青岛跻身全国第七个双料国家级青训中心。
青岛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青岛将继续加大对社会足球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赛事体系,提升赛事质量,让更多人感受到足球的魅力,为青岛打造“足球名城”注入新的活力。在青岛,社会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城市精神的体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