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只为付出而来——记山大二院援疆医生、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允
巍峨高耸的天山,壮美绚丽的胡杨林,见证着一代代援疆人浓浓的民族团结之情。
2020年9月,山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允前往新疆乌鲁木齐,执行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任务。告别家人,奔赴边疆,王允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能把自己的一段岁月奉献给祖国的边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王允的医疗援疆生涯已经结束,回首援疆往事,仍历历在目。
走好薪火相传的援疆路
2020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教育部发布了第十批第一轮援疆干部选派工作的通知。
第一时间,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允拨通了爱人的电话。她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通话时长是9分钟,爱人淡定自若地告诉她:“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就好。”之后,王允就积极地向科室报名。她觉得,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应当心怀家国天下,勇于担当和付出。作为从青春年少一路陪伴她走来的爱人,他也理解王允的决定。爱,无需多言,在相互扶持中彼此已深深懂得。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王允的内心也充满不舍,但她觉得,志存高远、甘于奉献的言传身教胜过千言万语,这一段路,也会带给孩子成长。她希望她的孩子以后心中要有家国天下、星辰大海。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在这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在党和国家的带领和部署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倾情付出,贡献力量。”王允说,因此,当党组织有召唤,她第一时间响应,积极参加中央组织部部署的医疗援疆工作。
同样,在山大二院神经内科,优良的援疆传统薪火相传:早在2004年,尚伟同志作为中组部第四批援疆干部(医院第一批),支援阿勒泰地区医院;2017年,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谢兆宏同志作为第九批中组部援疆干部,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援疆是一段历史,也是一种精神,更是每个神经内科人埋藏在内心的骄傲与自豪。”如今,王允决心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用奋斗为青春铺满绚丽色彩。
“援疆就意味着责任与付出,意味着奉献自己的热血给祖国的山河,意味着承担起家国天下的责任。”这次援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家人全力支持王允的决定。
经过前期准备,9月21日,带着沉甸甸的嘱托,王允跟随援疆队伍飞往乌鲁木齐。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是每个援疆人思考的问题。根据组织安排,王允将担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开启自己的援疆之旅。
用真心换真情,医者仁心赢患者赞誉
医院神经内科分为四个病区,共有床位160张。经过前期了解,王允发现这里的患者多、疑难病例多,科室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相对不足,技术力量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
“在医疗方面,首先推进核心制度的制订和执行,在现有的基础上,扶持亚专业的发展,积极开展临床诊疗新技术。”王允思路清晰,直击科室发展短板。
“多亏了中国足彩网:医生,我的孩子有救了!”一位维吾尔族父亲激动地说。他有一个16岁的儿子,就在几年前,突然出现肢体不自主抖动的情况。随着病情进展,行走、吃饭都受到影响。几年来,他带着孩子辗转多地求医无果,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在随后的检查中,王允发现患者眼角膜中可见棕黄色色素沉积环,俗称“K-F环”,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一种典型表现。“肉眼可见‘K-F环’,说明患者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王允说。结合这一线索,并进行相关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随即,王允给予驱铜治疗和对症处理药物,患者的症状逐渐减轻,日常生活功能得以改善。
还有一次,一位患者因头痛前来就诊,在地州医院已经做了颅脑磁共振、腰椎穿刺等检查,并按照病毒性脑炎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当患者转来时,开始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的情况。”王允回忆道。根据核磁、腰穿结果,结合脑脊液细胞学、蛋白定量等的动态变化,王允初步考虑为结核性脑膜脑炎。随后,王允为患者做了脑脊液二代测序和Xpert检查。这项技术在当地几乎很少开展,科室人员对此缺乏相关经验。根据检测结果,患者诊断为结核性脑膜脑炎。接下来,王允给予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患者病情日渐好转,意识转清,头痛也逐渐缓解。
在王允看来的“常见病”,却成了当地人的“罕见病”。自此,王允更加注重在诊疗思维和临床思维的培养。每月组织神经内科学术讲座,介绍学科最前沿的技术理念,让更多的边疆医生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她积极参加义诊和志愿服务活动,前往阿勒泰、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州义诊、查房,指导基层医院科室发展和卒中中心建设。
一次救治,从此结缘。在当地,一提起王允,不少患者纷纷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在临床一线,她授之以渔,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生团队;基层乡镇,她积极参与义诊服务,把健康关爱送到少数民族百姓家门口。
独在异乡,医院和家人是最坚强的后盾
援疆之路上,有鲜花与掌声,更有不为人知的泥泞与荆棘。
援疆期间,王允把两个孩子交给了婆婆照料。就在援疆刚过半年时,在王允春节假期期间,婆婆查出宫颈癌,需要数月的治疗周期。临近假期结束,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当家人生病需要自己的时候她却不能在身边守护,王允的心中满是愧疚,但还是及时返回了工作岗位。之后的每天中午,爱人借着午休时间,接上老人去医院做放疗。治疗结束后,再返回单位加班至深夜。回家后,爱人拖着疲惫的身体辅导孩子做功课。“家里有我就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直以来,他都是王允家庭中的强大后盾,默默地承担起了许多责任,让她可以心无旁骛地工作。吃苦抗压,从不抱怨,对此,王允的心中充满感激。
一个多月后,王允的父亲因椎动脉狭窄,做了椎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同时,在检查中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需要随访是否做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冠脉狭窄犹如一个不定时炸弹,王允非常担心如果她在援疆期间亲人突然出现问题而她不在身边,她会留下终生的自责和愧疚。
然而援疆就意味着承担与奉献,援疆的经历让她更有担当,也更有力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医院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下,王允和家人在一个个难关面前,挺了过来。
只身在外,难免有思乡之苦。刚离开家时,小儿子刚两岁多,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妈妈。早上七八点钟,儿子便会用视频聊天把王允从梦中叫醒。新疆与内地有两个小时时差,王允虽然困倦,当看到孩子天真的小脸,奶声奶气地叫着“妈妈,打开灯”,满身的困倦消失得无影无踪。
2021年暑假,9岁的大儿子拉起行李箱,只身登上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八千里路云和月,古人的诗词变成了漫漫长路。
“长大了,也勇敢了,可以一个人坐飞机……”机场外,王允紧紧抱住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
相聚的日子虽然短暂,却弥足珍贵。新疆之行,让儿子看到了妈妈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知道妈妈的辛苦,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义。
团圆总是短暂的,从相聚那一刻起,分离也就开始了倒计时。暑假的最后一周,正好是母子二人的生日,因为疫情原因,学校通知要提前返济。“妈妈,我怎么给你过生日……”知道消息后,儿子一下子大哭起来。王允说,孩子变得懂事了,离别之际首先想到的是付出,是妈妈会不会难过。
最终,王允决定提前过生日,买好蛋糕,摆上蜡烛,共唱生日歌……母子二人在西北边陲,留下了永生难忘的瞬间。
情深意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望着天山明月,理解了什么叫每逢佳节倍思亲。”援疆的日子里,中秋节都是独自在外度过。
王允说,曾很多次唱起《济南,济南》这首歌,“我抬眼是千佛山的轮廓,我闭眼是大明湖和护城河……”“总是在唱到某一个词的时候泣不成声。”王允说,虽然不能与亲人在一起,但是心中有爱,就会穿越千山万水。
“如果有机会,肯定会再回到新疆,回到当年奋斗的地方看一看。”王允说。
都说援疆是付出、是奉献,而王允感觉,援疆更多的是收获:
经过援疆之行,学术交流的桥梁已经建立。在山大二院党委的安排部署下,已筹备开展山大二院神经内科——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支部“云共建”工作。通过党建引领,组团式援疆,促进业务提升;通过在线疑难病例讨论,提高科室疑难危重患者诊疗水平。
如今,在王允的积极推动下,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脑脊液细胞室正在日益完善;在她的积极协调下,山大二院会邀请新疆的技术人员进修学习脑脊液细胞学等关键技术,为新疆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可能干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可以做许多实实在在的小事。”王允说,付出和奉献是美好,超越自己是美好,克服困难也是美好,“对于援疆,这段路终生无悔。”
记者:时伟 通讯员 :张瑞雪 郝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