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狗体育_中国足彩网-官网

首页博狗体育—正文
同心战疫的一抹“白”,成为最有希望的颜色
2022年05月05日 11:51 来源:中国足彩网:大学第二医院

  致敬劳动者 | 同心战疫的一抹“白”,成为最有希望的颜色

  全文共4900字,阅读大约需要十分钟。

  与病毒赛跑的日子里,同心战疫的一抹“白”,成为最有希望的颜色。一袭白色征衣,一颗火热丹心,一双仁心妙手,何惧疫魔汹汹?问是什么支撑他们坚守,千言万语汇聚成“大白”这个共同的姓名。

  守护国门的机场“大白”

  一句“China万岁”值得所有辛苦

  机场是阻挡外来疫情的重要关口,机场“大白”承当着守护国门的重任,来自山大二院第二手术部的马帅便肩负着这神圣的使命。

  机场“大白”的主要工作是为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国外疫情肆虐,黄码甚至红码(已转阴)旅客都很常见,马帅检测的首个航班就是混杂着黄码、红码旅客的200多人的航班,“开始确实紧张,但看着慌慌的旅客,他们的眼神中写满了焦虑,我们就必须让自己镇定下来,这样才能安抚他们。后来就适应了,只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就是安全的”,马帅说。

  高风险对核酸采样提出更高要求,入境人员都要进行鼻拭子采集。为了练习采样技巧,培训时马帅作为男队员,自告奋勇的充当“陪检模特”,让队友练手,棉签从鼻深入鼻咽部,旋转3圈,停留15秒,再旋转3转,其酸爽不言而喻。

  语言不通也增加了机场检测的难度。为了方便交流,“大白”们学习了韩语、德语、俄语的常用语,还制定了“采样岗常用语音一本通”。马帅在机场度过了小年、春节、元宵节,“虽然没能和家人团聚,但我在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马帅说,最感动的是外籍旅客不经意的一句“China万岁”,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也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病毒。

  医院核酸门诊“大白”

  给点阳光就灿烂

  核酸检测门诊可以说是疫情防控的晴雨表。山大二院胃肠外一二科病区的李兴国从1月25日抽调到核酸门诊,已经坚守3个多月。

  一个窗口,一台电脑,一堆拭子,就是核酸门诊“大白”的全部武器。“辛苦是肯定的,因为辛苦,也很容易被感动”,李兴国说,刚来的时候,这里只有冷水,冬天刺骨的寒风从窗口肆意呼啸,加上快速手消的冰冷,再用冷水洗手,寒意顺着双手渗进身子里,透心凉。医院了解情况后,很快就为核酸门诊解决了热水问题,暖暖的水流顺势流下,包裹着双手,暖意也沁满心田,仿佛能驱散疲惫,“大白”们瞬间就满足了。

  核酸门诊最艰难的时候是3月下旬,受上海疫情外溢影响,核酸检测人员成倍数增加。雪上加霜的是,原本20人的核酸检测团队一夜间有13人被隔离,每日7000人次,甚至8000人次的检测量瞬间压在7人肩上。为了应对这一紧急突发情况,医院在派出援滨州、上海医疗队的情况下,迅速调配人员,解核酸门诊燃眉之急,这对于坚守的7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们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在超负荷工作的同时,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调配人员培训,保障了核酸门诊的正常运转。

  “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李兴国说,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很多同事放下手头工作,呼之而来,在我们运转正常后,他们又悄然离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就是我们二院人的风采”。

  黄码医院里的“大白”

  穿着防护服做手术

  滨州疫情发生后,滨州市设立“黄码”人员救治定点医院。3月23日,山大二院医务部副主任、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霍延青,带领44名医护人员逆行支援“黄码医院”,为封控区、管控区患者提供救治服务。

  为防范风险,在“黄码医院”救治患者时医生必须做好防护。防护服下的第一例手术就令霍延青印象深刻。26日凌晨,一名手指肌腱断裂的患者来到医院,肌腱手术难度虽然不大,但对精细度的要求很高,需要助手配合,而此时医疗队已返回驻地,没有人能为霍延青提供辅助,防雾装备也未到位,眼镜+面罩的严密“防护”无疑为“精细”所需要的视野蒙上了薄纱。但病情紧急,必须克服困难。深夜里,无影灯下,霍延青的身影虽孤单,但却专注而高大。“最大的挑战就是视野”,他回忆说,“开始只是眼镜起雾,但后来面罩也开始起雾,水汽越来越多,汇成水珠,顺着面罩流下来,只能侧着头,尝试各个角度,从空隙里寻找手术视野”,就这样,原本需要3人配合的手术,霍延青1人完成,原本1小时就能完成的手术,霍延青做了3个小时,在防护服的包裹下,汗水一滴都没有浪费,实实在在的浸透了贴身的衣服。

  4月20日,援滨州医疗队凯旋,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共救治30余名危重患者,接生7名健康宝宝。

  上海方舱医院“大白”

  为学生建起“方舱教室”

  上海石龙路方舱医院是中国足彩网:省援沪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第二所方舱医院,也是山大二院36人整建制援沪医疗队所在的医院,最近,这里的“方舱教室”有点火。

  “我们昨天又建了一间,现在已经有三间了。”中国足彩网:省援沪医疗队护理领队、石龙路方舱医院院长、山大二院护理部副主任王晓云说。这家医院有1500多张床位,自4月9日开舱以来,已有30多名学生进舱治疗。

  看到孩子们在床上上网课、写作业,王晓云有点儿心疼。有家长提出,可不可以建个“方舱教室”?队员们一合计,说干就干,两个房间很快就被清理出来,并进行了全面消杀。医疗队还向属地申请了网络设备和课桌椅。

  4月11日,“方舱教室”开课了!队员们一大早就进舱布置教室、整理桌椅、进行消杀,为孩子们上课做好充足准备。“有志愿者辅导,休息时还领着玩游戏。”每次路过,王晓云都很欣慰。

  小东(化名)一家三口都在这个病房,小东上课时,妈妈隔着玻璃感叹,“孩子在家上网课时,总是没法乖乖听课,没想到在‘方舱课堂’特别听‘大白’叔叔阿姨的话,学的非常认真”。

  十几天来,有孩子出舱,也有新的孩子进来,志愿者老师们也在接力,方舱教室里安静有序。这种创新模式也被上海各个方舱医院借鉴、推广,希望“方舱教室”能在这个被疫情损害的春天,为孩子们心中留下一道光。

  负压转运车上的“大白”

  选择急救就别计较得失

  为阻断疫情传播,感染者、密接者需要转移到隔离区,负压转运是其中重要一环。山大二院院前急救科医生赵云发便是一名转运“大白”,此刻,他正同战友一起“连轴转”的忙碌在防疫一线。

  3月19日,市急救中心要求紧急派出一车组驾驶负压救护车赶赴滨州,赵云发便主动请战,备齐物资、严格防护,连夜兼程完成了批量阳性患者转运任务。

  4月8日,市急救中心启动对疫情转运人员的闭环管理,赵云发再次克服困难,加入第一批次为期14天的闭环管理车组。他们24小时待命,安全高效的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转运任务,赵云发说“转运中有古稀老人、也有婴幼儿,他们紧张的神情、渴望的眼神,都是我们继续奋斗的动力”。

  第一批次闭环管理结束,赵云发本该交接换岗,但此时医院正面临援滨州、上海及全市核酸检测抽调等多线任务,人手短缺,于是赵云发毅然选择留下,这意味着在又一轮14天闭环管理期间和接下来的14天隔离观察期间,他都无法见到家人。

  从去滨州到现在,赵云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了,他的妻子也奋斗在防疫一线,常常加班到很晚,两个上小学、初中的孩子只能相伴在家上网课,吃饭常常是上顿面条、下顿方便面。赵云发说:“选择了急救,就别计较得失”。

  留观病房 “大白”

  含糊不清的那句谢谢 让人无比温暖

  为畅通封管控区居民救治通道,省内多家医院陆续启用了留观病房(俗称“隔离病房”),全力守护特殊医疗人群“生命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王超超是医院明德楼留观病房的第二批主管医生之一,4月2日一早,她临危受命,开始投入工作。

  留观病房的医护来自不同专业,因为除了孕妇产检、透析、换药拆线、定期化疗等情况患者,还收治封管控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心衰、主动脉夹层、重症肺炎、脑瘤、骨髓纤维化重度贫血、黄疸、妊高症等危重患者。

  王超超来病房的第一天就接诊了87岁的徐爷爷(化名)。谢兆宏、周晓艳查看后快速做出判断,考虑为“急性脑梗”,给予了治疗。第二天,徐爷爷出现发热合并咳嗽、咳痰症状,王超超给予经验抗感染治疗和鼻饲饮食、口咽通气道辅助呼吸常。徐爷爷生活无法自理,又无家属陪护,医护人员不仅要承担诊治,还要承担照护,从饮食到大小便、翻身拍背、擦身等,而且是在大家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进行,工作量和难度都比照护普通患者要大很多。“每次我们查房,徐爷爷都会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嘴里含糊说着‘谢谢’,我们的心里暖暖的,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发热门诊 “大白”

  直面恐惧 做最优秀的“哨兵”

  从华灯初上,到东方渐白,发热门诊的大白总是全副武装不间断守候,警报一次次响起,危机一次次解除,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是医院的“哨点”,也是直面危险的最前沿。

  潘纪亭、王新报、马艳丽、张兆英4名医生从门诊建立就守护在这里,面对的都是传染性疾病,可以算得上是久经考验的优秀“哨兵”。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和生活。上班前吃的全是“干货”,不敢喝水,因防护装备穿脱太过麻烦,“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为了和患者顺畅交流,他们都要抬高声调,大声说话,又不能喝水,每天口干舌燥,鼻尖及口唇等部位因摩擦而出现红肿、感染,手上的湿疹也总是反复发作,但大家毫无怨言。现疫情形势严峻,发热门诊15名医护人员闭环管理,吃住、工作都在医院,对家的渴望和对家人的思念只有埋在心里。

  医护人员在细心诊治排查疾病的同时,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尽快通过相关检测初步确定患者发热的原因,再进行相应处理,还要耐心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起发热原因众多,当然也包括了新冠肺炎,危险系数不言而喻。”面对疾病,大家都会害怕,但发热门诊是阻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无论有多少危险和困难,他们都要把它守住。

  院感“大白”

  用洞察一切的决心侦查 

  如果说在对抗新冠病毒的战疫中,医护工作是进攻,那院感工作更像是在防守。医院感染管理部主任李晓辉就是千万院感人的缩影,每天都会把医院各个角落看一遍,严格把控每项环节,可以说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还要管墙壁”。李晓辉说:“只有在落实和执行上下功夫,才能洞悉一切,保护医护人员跟患者的安全。”

  李晓辉也多次逆行出征,现场指导院区疫情防控改造。医院援滨州医疗队抵达定点医院之前,李晓辉已经工作多日,她与另一位专家克服种种困难,一天内将住院患者转出,迅速完成了“三区两通道”改造,确保黄码医院顺利启用。

  “这些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哪里是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哪里是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送餐通道,都有讲究。”李晓辉说,院感人就像是带着放大镜的侦察兵,用洞察一切的决心,对重点防控区域进行地毯式搜查,从流程布局的设计、院区动线的安排,到病区管理的要求,消杀工作的落实、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医疗废物的处理等都得准备完毕,才能交付给医疗队接管。

  在规划病区的同时,李晓辉也对医疗队进行培训,“穿衣、脱衣这看似简单的操作,与大家生命息息相关,哪怕一丝一毫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也要统统扼杀。”因为有李晓辉这样的院感人给予安全保障,医疗队才能安心奋战。

  检验医学中心“大白”

  与黑夜为伴  跑赢了黎明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检验人是“幕后的战士”,他们昼夜运转,撑起每一份报告背后的责任重担。

  省内疫情发生后,医院新冠核酸检测标本量剧增,除完成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完成发热门诊核酸快检、组建医疗队援助兄弟城市,医院还接收了来自威海、滨州和邹平等地的近6万管核酸检测标本,承担了近10轮济南市全民核酸检测任务,最大每日核酸检测量达1万管。由于外地标本运达实验室都已是夜晚,为了在16—24小时内及时发出报告,部分检测人员还未结束白天的工作,就已经再次投入到新任务,“与黑夜作伴,跑赢黎明”是他们唯一想做的事。

  他们穿着防护装置在密闭负压却灯火通明的实验室,“搬、拆、编、扫”进行信息的核对和录入;接着进行试剂配制、加样、核酸提取、加反应体系、上机扩增、结果读取及审核报告;检测时要佩戴两层手套,穿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屏,在生物安全柜内无限次地重复“拧盖、吸样、加样、回盖”,面对12个*8个密密麻麻的96孔板,不能错,不能漏,避免交叉污染。混匀体系的过程更是辛苦,小小的96孔板想要严丝合缝的封住,需要相当手劲,贴满后背和胳膊的伤湿止疼膏就成了大家的标配。但在这些艰难时刻,大家并肩作战跑赢黎明的胜利也成了检验人温暖的记忆。

  以上只是千千万“大白”中的普普通通的人、最普通的故事,其实在医院里还有很多“大白”角色,他们未着征衣、未披“战袍”,但仍然日夜坚守在各个岗位,守护人民安康。大家都是心中有爱,身上有光。

  谨以此文致敬每位坚守抗疫一线的“大白”

  祝万事终将如意

  “大白”自有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