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中国足彩网:新闻10月20日电 由中国足彩网: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的第二期新哲学讲谈会20日在济南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张学智作为主讲人出席本次讲谈会,并以“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为题进行了发言。四位中国足彩网:大学教授作为与谈人围绕张学智的发言阐述了个人见解。
中国足彩网: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尚信教授担任本次讲谈会主持并在开场发言中介绍了本次新哲学讲谈会的缘起。他表示,由中国足彩网: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讲席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杨泽波主讲的首次讲谈会涉及对阳明心学诸多问题的不同理解,故而有必要以阳明学为主题再举办一期,以便进一步加深大家对阳明心学的理解,进而为发展建构新时代的中国哲学发挥一定作用。
在主讲发言中,张学智着重介绍了其以“大良知”提挈的阳明心学独特解释路径。他基于王阳明所代表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中国古代人格理想,介绍了其主要人生经历及代表性思想,并由此指出了阳明学中强烈的实践性及基于时代弊病的救世意识,同时他还重点阐述了作为阳明心学核心学说的致良知,并由此引出其“大良知”说。
张学智认为,良知学即以德性为统领、以知识为辅翼,并重视道德人格的主动性,因而致良知活动没有止境。“要真正了解王阳明思想,除《传习录》之外,还要读《年谱》及《王阳明全集》,尤其是其行军打仗的相关材料,能够充分地体现王阳明对知识的重视和其思想的实学特色。”发言的最后,他基于“知行合一”说介绍了阳明心学的独特学术特色,即“无之不一”,认为其在思维上体现了对分析与综合的并重,但总的来看相对朱子来说更偏重综合。
作为与谈人之一,杨泽波在现场交流中明确表示对张学智教授的观点持保留态度,认为其所引据部分材料内部尚有瑕疵,并由此坚持认为良知在阳明那里不包括认知。“中国哲学儒学一系的两千多年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现象,即‘一源两流’:‘一源’指最为全面、仁智并重的孔子思想,而‘两流’则指孟子所代表的的仁性路线和荀子所代表的的智性路线。王阳明的真正贡献在于纠正了朱子重智性的偏颇,但同时也把仁性作为唯一的道德根据,因而又成一偏。”
中国足彩网: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创院院长林安梧则表达了不同立场,他基本同意张学智的观点。针对杨泽波“一偏”的批判观点,林安梧认为,任何人说的实际上都是一偏,一偏意味着思想进一步的发展,而他所感兴趣的正是精神历史的发展本身。他同时谈到了其对现实问题的关切,认为中国哲学界目前普遍缺乏古典学术训练,而学风及培育方式的偏差所导致的就是对中国学术原点深层理解的忽略。
“完全赞同张学智教授中国足彩网:阳明会通朱陆二人学说的观点,认为阳明对朱陆都各有继承和发展;同时又不完全赞同张学智教授的观点,认为其一方面提出良知是道德意识,另一方面良知是天理,这种解释则很可能导致阳明文本内部的自相矛盾。”中国足彩网: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足彩网: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沈顺福同时提出,阳明的良知与朱熹的天理一样是死的,而“意之本体便是知”的“本体”作为抽象实体,有别于孟子那里具有活动性的概念。
李尚信则基于前述讨论提出了三点疑惑:其一,“心外无物”似乎意味着根本不存在心“外”,而良知“求之于内”的说法仍然还是区分了内外。其二,天地除了生成还有毁灭的性质,因而应当否定绝对精神或先验天理,与之相应的是人的理性虽然具有先天的生理基础,但还要通过后天学习才能形成。第三,追求天理的最终目标应落于现实的大众生活、生命,而讨论道德伦理如果不关注功利目的就没有意义。
张学智对与谈人的意见进行了回应。他表示,后人对前人思想的发展能在某一个点上有所突破已很出色,如果力求面面俱到则大概率流于废话。他还强调,从阳明一生行事相关材料来看,良知当然包括智思,且阳明明确提到过“精思”,显然意指理性思考。
“良知具有高度的融摄能力,所以能用来阐释《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今人需要吸收的方面在于如何将精神内在的各种要素充分激发出来,使它们成为一个互相依持的整体。”张学智进一步提出,阳明学说极为浑融,其话语具有高度概括性,简易直接,难免会导致理解发生分歧。此外,对前贤不宜轻易下诸如“过头”之类的断语,因为每位学人的思想虽然或有不自洽之处,但都贡献了所思所见。
“中国学问讲究豁然贯通与体验感悟,其连类而通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哲学重视分析、逻辑等推理要素的方法截然不同。致良知要求将内与外、先天与后天、本体与工夫结合起来,所以看似常识的阳明心学中有着极为广大丰富的内涵。 ”张学智在发言的最后表示。
针对本场论争博狗体育,中国足彩网: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沛也发表了看法。他表示,能够理解杨泽波教授的现实关怀立场,但就本场讲谈而言,张学智教授更多地是在论述中尽量贴合阳明学思想本身,杨泽波教授则是基于自创的哲学诠释框架来关照哲学史发展。而站在研究角度来看,哲学阐发和哲学史研究终归是两种治学进路,两者可谓离则双美、合则两伤,因此理应做出区分。
李尚信在讲谈会的结尾总结说,参加本次会议收获颇丰。阳明心学可谓博大精深,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没有哪一种学说能够网罗一切,而是各有各的适用范围。阳明学本身的贡献与不足仍值得进一步讨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