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狗体育_中国足彩网-官网

首页养生—正文
自觉体内有寒?“寒湿体质”勿轻易对号入座
2022年10月21日 16:05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杨玲

  寒露已过,气温渐降。

  不少女性自认为是寒湿体质,趁冬天来临前,赶紧去中医养生馆做艾灸、拔火罐等,以祛除寒湿、补充阳气。结果发现,疲劳、气短、失眠如故,还出现口干舌燥、咽痛、便秘等症,到医院一查并非寒湿体质,是因燥热引起的气阴两虚。

  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湛韬提醒,辨治疾病、判断体质类型,是专业的中医医疗行为,“寒湿体质”这个帽子不要自己戴。

  1 寒气湿气道不明,女士艾灸后出现虚热症

  近日,38岁的王女士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愁眉不展的她自述人到中年,工作家庭一肩挑,感觉近期疲劳、气短、失眠,身体状况大不如前。闺蜜推荐她去了一家中医养生馆,技师告诉她:“你寒湿好重,做一段时间艾灸吧!”

  半个月艾灸做完,疲劳、气短、失眠如故,她还出现了口干舌燥、咽痛、便秘的症状,只好到医院就诊。王女士咨询接诊的湛韬医生说:“我的‘寒湿’怎么这么重,做了半个月艾灸没一点起色?”医生一番望闻问切后,对王女士说:“寒湿?你哪里有什么寒湿,这明显是有虚热,热久则伤气,导致气阴两虚,所以才会失眠、乏力、气短。”

  “这种情况还能做艾灸吗?”“艾灸不是不能做,但一定要经过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经络和穴位,且艾灸方法也很讲究,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火上浇油。”医生说。

  “我现在该如何调整过来?”“别着急,先吃几服中药。”医生思索一番,开出一张处方,里面有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知母、黄柏、麦冬、人参等。

  “这是中医经典方‘知柏地黄汤’加味,用于改善阴虚上火的症状。”医生对王女士说。回家服药5天后,王女士诸症基本消失,身心畅快,感慨专业中医治疗的对症与精准。

  2 当下“薛宝钗体质”比“林黛玉体质”多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孱弱多病,书中说她“行动似弱柳扶风”,还长期服用“人参养荣丸”,比较符合中医“气血两虚”的特点。

  薛宝钗给读者的印象更为健康、豁达。书中说她有着“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唇不点而含丹”,又从小吃一种叫“冷香丸”的清热药,这比较符合中医“阴虚内热”的特点。

  湛韬分析,现代社会“妇女能顶半边天”,生活节奏快,营养条件较过去大为改善,尤其在中青年女性群体中,林黛玉体质已不算常见,薛宝钗这种偏于燥热的体质更多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养生观念有所改变,养生意识越来越强,艾灸、火罐、温针等中医疗法成了十分流行的养生保健方式。

  在门诊,经常有女性咨询者要求医生为其调理体内的“寒湿”,但通过医生仔细评估,大部分人并不存在所谓的寒湿,相当多的人是与寒湿相反的燥热体质。可见,“寒湿体质”这个帽子,很多人不必自己戴。

  湛韬说,中医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告诫,意思是用寒凉药要注意避开寒冷的季节,用温热药要注意避开炎热的季节,同样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保健原理。治病调理时,则要把握体质和病性才能正确用药,切忌把“薛宝钗”当成“林黛玉”来治疗。

  3 艾灸整体上属于温补治疗,并非人人适宜

  艾灸是历史悠久的中医治疗及保健方法,在民间非常流行。此外,用补益类中药如黄芪、人参、当归等熬制药膳、膏方来养生,也成为不少“养生达人”的常规选择。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功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整体上属于温补治疗,更适合中医判断为阳虚、气虚、虚寒、寒湿证型的人。

  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早已强调了规范使用艾灸治疗的重要性。比如,艾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现代临床发现,常灸足三里、大椎等穴,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但施灸有禁忌部位,颜面部、大动脉处、心脏部位、静脉血管,以及乳头、阴部、睾丸等处均不宜施灸。禁灸病症,如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以及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者不宜施灸。禁忌人群,如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以及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等。

  4 中医辨治很专业,了解科普常识益于健康

  为什么说“寒湿体质”这个帽子,很多人不必自己戴呢?

  湛韬介绍,中医理论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起初,它们主要用来描述外感病,后来也被用来归纳内科杂病的性质。

  例如,体内有“寒”的时候,人体一般表现为畏冷、头痛、腹痛、关节痛、尿频、舌苔白润等;当体内有“湿”的时候,多表现为身体困重、颜面浮肿、大便不成形且容易粘附在便池上等。

  然而,人的体质和疾病很复杂,远不能以上述表现简单判断。无论是辨治疾病还是判断体质类型,都是很专业的中医医疗行为。是寒还是热,是燥还是湿,需要专业中医师根据症状表现、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分析判定,根据网上、书上的描述自行对号入座,往往是不准确的。

  眼下临近霜降节气,天气渐冷,很多人采用艾灸、膏方、火罐、药膳等“大招”进行养生保健,以增强体质。湛韬表示,气候变冷不等于体内有寒,中医养生讲究“调阴阳,和气血,以平为期”,了解这些基本的科普常识有益健康。选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只有经过中医师进行专业的体质辨识后,才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身体出现其他问题,甚至损害健康。